童秀才点悟父母官

 千岛湖民间故事     |      汪兆兵

  清朝年间,浙江淳安县十都官屯村出了个虽屡试不第,但为人正直、刀笔精通,深受老百姓爱戴的童有梅秀才。这里,咱说一则他为父母官排忧解难的事儿。

  明朝嘉靖年间,海瑞在淳安任父母官四年,他一心一意为民办事,被老百姓称为“海青天”、“南包公”。他离任后,当地老百姓集资在南山脚下建祠纪念。

  打那以后,淳安的父母官坐在县衙审案时,只要一抬头就能望见对面海公祠内的“海青天”像。

  这一年,淳安来了个冯县官。他一上任就下令砍去县衙门口两侧的古木。为啥?因这些古木虽说能为县堂增添几分幽雅,却遮挡住阳光和视线,使老百姓感到县衙阴森可怕。再加上前任认礼不认理,鱼肉乡里,老百姓遇事申诉县堂不是挨打就是被赶,哪有什么清正廉明可言。老百姓早就望堂生畏,但他们却敢怒不敢言。冯县官了解这一情况后,为使县堂衙阳光充足,重见天日,自己能在审案时抬头遥望“海青天”像,能时时鞭策自己做个为民官,便下令砍去这些古木。谁料捅到了一个“马蜂窝”,有道是“人无伤虎意,虎有害人心”。几个绅士因冯县官上任没有亲自登门拜访,失了面子,便趁机联名上书金华知府,状告他故意毁坏森林败坏景致,想用古木造私宅。府台见状不问青红皂白派公差赶来淳安,把手铐脚镣悬挂在县衙门口。

  这一下,冯县官吓得瘫倒在地,因为他深知此事厉害,丢官革职事小,弄不好性命也难保。书童见了提醒道:“老爷,何不请本县赫赫有名的童秀才前来商议对策。”冯县官一听觉得在理,连忙吩咐书童带人去请童秀才。

  书童领命来到童家,向他说明来意。虽说童秀才家居离县城七八十里的山村,但县中大事却是无一不晓,真所谓“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”。每逢新官上任,他都明查暗访一番,他知道这位父母官良心不坏,也听说因下令砍伐古木而惹大祸,早就有心帮他一把。今见书童前来请他,不由得踱过来踱过去思索了一会儿,在书桌上摊纸挥毫写就一信递给书童。书童无奈回衙将书信交给冯县官道:“老爷,童秀才不肯亲来县衙,但有书信一封让我捎来,请老爷阅看。”冯县官拆信一阅,顿觉一头雾水。为啥?因为偌大一张信笺上只有一句顺口溜:“家中正在建厅堂,没有功夫希原谅!”真叫人摸不着头脑。冯县官问道:“童秀才家中正在建房吗?”书童也感到诧异:明明童秀才在家休息,怎说是建房呢?而且他家宅第虽说旧了一点儿,却也是高大宽敞,根本用不着重建。想到这里,书童回道:“没有。”冯县官听了气愤道:“想不到令人敬慕的童秀才也跟我开玩笑不成?”有道是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。书童接过书信看了看便明白了,急忙道:“老爷,这两句是根据您目前的处境而写的暗语。”一语惊醒梦中人,冯县官顿时清醒过来:对!县堂不是破旧得摇摇欲坠早就该修建了吗!想到这里,他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赞道:“好一个足智多谋的童秀才呀!”他马上着手修理县堂事宜。没过多久,旧的横梁竖柱全换成新的,县堂面貌焕然一新。此时,冯县官才派人送折给上司,上书道:“砍木料,修县堂;事太急,公务忙。先斩后奏罪难当,还望府台多原谅。”知府见信才知砍伐古木的真正目的,抓不住惩治冯县官的把柄,只得顺水推舟免了他的乱砍古木之罪。


    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

    上一篇:致力改革的陆登鳌

    下一篇:威坪七都拾遗(三)


      相关推荐